close

誘惑:禁得起誘惑是一種定力

誘惑:禁得起誘惑是一種定力秒殺搶購

誘惑:禁得起誘惑是一種定力網友評鑑5顆星

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

中文書-心理勵志-勵志故事/散文分類優質推薦

  • 定價:320
  • 優惠價:9288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56

  • 誘惑:禁得起誘惑是一種定力

    想了解更多誘惑:禁得起誘惑是一種定力的內容嗎
   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
    內容簡介

      用定力抵制誘惑,縱然落寞一時,但能幸福一生!

      面對誘惑,有人能夠做出驚人的偉業,有人卻成了誘惑的俘虜
      面對誘惑,有人能夠守住精神的底線,有人卻成了道德的叛徒
      面對誘惑,有人能夠參悟人生的真諦,有人卻跌倒在地獄的深淵裡

      你現在正身為哪一種人?

      歲寒,然後知松柏之後凋;誘惑,然後知其人之正直

      一位詩人曾說過,愛情是一種純度,禁不起誘惑的人,永遠得不到真愛。拒絕誘惑和貪念是絕對需要勇氣的。

      劉墉曾說:「年輕人要過一段『潛水艇』似的生活:先短暫隱形,找尋目標,耐得住寂寞,禁得起誘惑,積蓄能量;日後方能毫無所懼,成功地浮出水面。」

      「誘惑」是種難以抗拒的力量,來的時候讓人猜測又看不透,容易招致理智喪失並且無從招架。

      故事源於生活,生活來自真實體驗,書中從生活、愛情、親情層面搭配各篇小故事,帶出人們在碰到誘惑時,不論是面對、逃避、沉溺、沮喪、甚至拒絕,透過故事人物的經驗分享,讓讀者體會不同人生。

    本書特色

      ●本書一出版,在大陸、香港等華人市場,引發轟動,被譽為「最直擊人心的溫情讀本」。

      ●媒體評論:「用定力抵制誘惑,這是對人生最深切的告誡。」

      ●描寫60多個不一樣的短篇誘惑故事,但帶給讀者的感動和激動卻是一致的。

      ●本書從事業、愛情、婚姻、家庭等方面切入主題,闡述在面對種種誘惑時,該何去何從。

    作者簡介

    木木

      勵志暢銷書作家,其《人生要經得起誘惑》、《淡定的人生不寂寞》等作品,銷量達數十萬冊,一直雄踞各大暢銷書排行榜前列。在中、港等地一經出版,立即引起轟動,迅速傳遍華人世界。媒體評論稱:「讀懂了淡定,才算懂得了人生」。

     

    目錄

    作者序 用定力抵制誘惑

    第1章 成功是因為經得起誘惑
    信念和忍耐提升人生價值∕
    日子難過,更要認真地過∕
    自律是一種人生態度∕
    不要羨慕別人的生活∕
    成功就在下一次∕
    一步一個腳印地堅持下去∕
    機會屬於那些善於等待的人∕
    貪念就是陷阱

    第2章 誘惑考驗定力,毅力克制欲望
    沒有回音的懺悔∕
    偷情,不過是在飲鴆止渴∕
    不管多晚,我都要回家∕
    魂斷佛羅倫斯∕
    其實離開也是愛∕
    一個人的地老天荒∕
    我要每天抱你出門

    第3章 任何愛情的長久,都長不過生活
    誰會是你的第二顆鈕扣∕
    愛情只需一盞燈∕
    男人這東西∕
    等待「平行線相交」的愛情∕
    二手男人一手愛∕
    一個無法實現的諾言

    第4章 愛情是一種信仰
    用一生等待一個約定∕
    我用八年去愛你∕
    默然相愛,寂靜歡喜∕
    沒有錢的愛情能走多遠?∕
    錯過你,錯過愛∕
    問世間情為何物,乃是一物降一物∕
    愛的極致是寬容

    第5章 一輩子的婚姻是守出來的
    是什麼毀掉了我們的婚姻?∕
    幸福在哪裡?∕
    七年之癢∕彼此信任才能天長地久∕
    守住屬於自己的那枝親情玫瑰花∕
    離婚餐廳∕
    週末的愛情回歸線∕
    敢當婚姻樹下泥∕
    一盤糖醋土豆絲

    第6章 愛,要經得起平淡的流年
    一手玫瑰花,一手柴米油鹽∕
    愛沒有合適不合適,只有珍惜不珍惜∕
    一枚珍貴的藍月亮∕
    感受生命中最深的溫暖∕
    原來輸局已定∕
    和你一起慢慢變老∕
    卡珊多拉的預言∕
    愛也需要喘口氣

    第7章 經得起誘惑是一種境界
    愛一天,守一天∕
    借一扇心窗發現愛∕
    不讓苦難越洋∕
    愛情原來沒有門檻∕
    長的是人生,短的是誘惑∕
    愛情的陽光會拐彎∕右心房的愛,左心房的痛

    第8章 要耐得住寂寞, 更要經得起誘惑
    耐得住寂寞,經得起誘惑∕
    與愛情無關,與誘惑有染∕
    如果信仰愛情,就要耐得住寂寞∕
    有多少婚姻經不起誘惑∕
    孤獨成就了香奈兒∕
    外遇是一隻扣著的碗∕
    女人的苦∕
    這份情為何放不下

     

      生活中有太多的誘惑,金錢、美色、美食、榮譽、地位等,幾乎是無處不在。權重的地位是誘惑,利多的職業是誘惑,光環般的榮譽是誘惑,歡暢的娛樂是誘惑,甚至漂亮的時裝、可口的美味佳餚都是誘惑。面對這些誘惑,我們該何去何從?

      佛家有一個故事,講述了欲望和誘惑的可怕。

      某個深秋的日子裡,有位旅人在趕路回家的路上,被一隻猛虎追趕,慌亂間他走錯了路,來到了懸崖邊。在進退兩難之際,他看見懸崖邊上長了一棵松樹,於是立刻爬了上去,可是,老虎也開始張牙舞爪地逼過來。

      正當旅人感到絕望時,他突然發現眼前的樹枝垂下來一條藤蔓,於是立刻抓住藤蔓往下滑,可是藤蔓沒有到底,他整個人懸在了半空中。

      往上看是饑餓的猛虎,往下看是波濤洶湧的大海,大海中更有紅、黑、藍三條毒龍。

      更不幸的是,藤蔓的根部正在被兩隻黑、白老鼠交互地啃咬著。正在這時候,有些濕濕軟軟的東西掉落在他的臉頰,舔一口發現是蜂蜜。原來,藤蔓的根部有個蜂巢。

      旅人舔著甘露般的蜂蜜,陶醉起來,竟然忘了自己還身處岌岌可危的境地,也就是被老虎、毒蛇上下夾擊,而唯一的希望藤蔓還被老鼠啃咬著。然而他卻一次又一次去搖動那條救命之繩,忘情地沉醉在甘甜的蜂蜜裡。

      佛家的這個故事,是在向我們講述沉浸在欲望和誘惑中的人生實相。儘管面臨九死一生的緊要關頭,還非要一嘗甜蜜的甘露不可,這就是人性的不堪與脆弱之處。

      藤蔓會隨著時間而磨損,而我們儘管一年又一年地越來越逼近想逃離的死亡,卻又寧可縮短壽命、危及性命也要去汲取「甘蜜」,人是如此不能遠離誘惑啊!這就是佛家要告訴我們的,貪欲是多麼可怕。

      在美國紐約有一家芭蕾舞團,一位資深記者曾去採訪該劇團的首席女芭蕾舞星。當記者問她「您最喜歡吃的食物是什麼」時,這位曼妙動人的舞蹈家興奮地回答:「霜淇淋啊!」記者對這個答案感到非常驚奇,因為霜淇淋這種甜食含有很高的熱量,吃多了會刺激體重的增加,這對舞蹈演員來說可是最致命的打擊啊!於是,這位記者又追問道:「那你隔多久會讓自己放縱一次呢?」女舞蹈家的回答是:「我至少有十八年沒有嘗過那種美妙的滋味了!」

      我們要擦亮眼睛,用自己的慧眼,抵制誘惑,讓自己健康地成長。

      在日常生活中,像霜淇淋的美味這樣的誘惑是無處不在的。比如一家公司開出更高的薪水,讓你離開已經服務近十年的公司,或者是一份唾手可得的私利,只是需要損失一點集體的利益,而有時,這些誘惑會非常讓人怦然心動!

      但是,所有偉大的人物都知道什麼對於自己來說是最重要的,什麼是自己要捨棄的,就像霜淇淋一樣,再美味,也必須拒絕!但拒絕這種誘惑和貪念是絕對需要勇氣的。

      一顆缺乏約束的心靈是空虛的,游離的,就如同失去了家園的靈魂,失去了根的大樹,失去源頭的大江,只能墮落,只能枯萎,只能乾枯……

      人的一生,總是要經歷許多不可預測的事情,但是守住最後的防線,心存高潔,不做靈魂上的背叛者,這是我們應該學會並堅守的。在這個時代,只要你身旁站著一個比你老婆光鮮亮麗卻不是你老婆的女人,你就會變得猥瑣起來,在旁人看來這不是錢色交易就是權色交易。也難怪人家說:如果有人問起你曾經失戀過幾次,你一定要回答,只有兩次,一次是你愛他但他不愛你,另一次是他愛你但你不愛他。人要自尊自愛。

      歲寒,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;誘惑,然後知其人之正直也。

      面對誘惑,有的人能夠做出驚人的偉業,有的人卻成了誘惑的俘虜;面對誘惑,有的人能夠守住精神的底線,有的人卻成了道德的叛徒;面對誘惑,有的人能夠參悟人生的真諦,有的人卻跌倒在地獄的深淵裡。

      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制力,任由衝動和激情支配,那麼他可能會放棄道德,隨波逐流,最終成為追逐欲望的奴隸。在《聖經》中,溢美之詞往往會給予那些能「主宰自己靈魂」的人,而不是那些「攻城掠地」的強者。

      我們的人生要有所獲得,就不能讓誘惑自己的東西太多太雜,心靈裡累積的煩惱太亂雜,努力的方向過於分叉。我們要簡化自己的人生,就要學會選擇,懂得放棄,要學習經常否定自己,把自己的生活中和內心裡的一些東西斷然放棄掉。

      《金剛經》中說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。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 佛家說:「魔由心生。」只有沉下來,由定生慧,做到六根清淨、處變不驚,耐得住寂寞,經得起誘惑,心如止水不動塵,方能大徹大悟,提升人生的品質,實現人格的淨化,從而達到大自在的人生境界。

      我們的身體、想法,以及身外的萬事萬物,都因緣而生,因緣而滅。就像一場夢一樣,去了就了無痕跡。如果常想想這些,就該知道人生無常,而發起修行的心。所謂修行,就是通過身心的修行而回歸自我的本真狀態,就能放下一切,達到「色即是空」的無我境界。

      古往今來的智者賢者,之所以能夠成就大事,莫不耐得住寂寞,經得起誘惑,安於平靜,追求內心的純淨。我們要找回生命失落的價值,就必須從對貪欲的執迷中退出來,找回生命中第一性的東西,還生命以清淨和自由。

      著名作家劉墉說過:「年輕人要過一段『潛水艇』似的生活:先短暫隱形,找尋目標,耐得住寂寞,經得起誘惑,積蓄能量;日後方能毫無所懼,成功地浮出水面。」

      用定力抵制誘惑,讓自己有暇思索人生、規劃人生,讓自己獲得一份心靈的寧靜!

      用定力抵制誘惑,縱然落寞一時,但能幸福一生。

    導讀

    日子難過,更要認真地過

      不要抱怨播下去的種子不發芽,只要你精心呵護,總會有收穫的一天。在你想放棄的時候,恰好是你最不能放棄的時候!

      人和竹子一樣,往往也是「一節一節成長」;每過一道「坎」時,都充滿顫抖般的戰慄和緊張感,你會深深感到那種自我失去保護的痛苦,你必須將力量集中到一點上。闖得過去就表示你上了一個台階;闖不過去,就意味著成長的失敗。

      經濟不景氣,日子難過,大部分人的生活都過得好辛苦!但是,當你在埋怨苦日子折磨人的時候,不妨仔細想想在這些難過的日子當中,你認真生活過幾天?為自己爭取過多少機會?

      別再把抱怨掛在嘴上,你有權選擇困苦日子,也大可選擇開心生活。如果你的生命韌性都還沒開始發揮,就任風雨吹得直不起腰,你還能要求享有什麼樣的生活?所以,我們在遇到問題時,一定要「三思而後行」,一定要多角度地分析問題。

      有一個女兒常常對父親抱怨自己遇上的事情總是那麼艱難,她不知道該如何應付生活,好像一個問題剛解決,新的問題就又出現了。一天,父親把她帶到廚房,把水倒進三口鍋裡,然後用大火煮開,不久鍋裡的水燒開了。他在第一口鍋裡放進了胡蘿蔔,第二口鍋裡放入雞蛋,最後一口鍋則放入研磨成粉狀的咖啡豆,他小心地將它們放進去用開水煮,但一句話也沒說。女兒見狀,一直嘟嘟囔囔,很不耐煩地等著,不明白父親到底要做什麼。
     
     大約二十分鐘後,父親把爐火關閉,把胡蘿蔔、雞蛋分別放在一個碗內,然後把咖啡舀到一個杯子裡。 做完這些後,他這才轉過身問女兒:「女兒,你看見什麼了?」「胡蘿蔔、雞蛋和咖啡。」她回答。他讓她靠近些,要她用手摸摸胡蘿蔔,她發現它們變軟了。接著,他又讓女兒拿著雞蛋並打破它,然後將殼剝掉,她看到了煮熟的雞蛋。最後,父親讓她喝口咖啡,品嘗到香濃的咖啡時,女兒終於笑了。她怯聲問:「父親,這意味著什麼?」

      父親回答說:「這三樣東西都是在煮沸的開水中,但它們的反應卻各不相同:胡蘿蔔入鍋之前是強壯結實的,但進入開水後,它就變得柔軟了;而雞蛋本來是易碎的,只有薄薄的外殼保護著,但是一經開水煮熟,它的內部卻變硬;至於粉狀咖啡豆則很特別,進入沸水之後,徹底改變了水的特質。」

      在艱難和逆境面前,你可以學胡蘿蔔、雞蛋或是咖啡豆,你可以屈服,也可以使自己變得更堅強,甚至可以改變環境。

      不要忘了,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自己的作品,不管遭遇多少困難,周圍的環境有多艱辛,只要你願意,隨時都可以揮灑手中的彩筆,使自己的生命更加繽紛亮麗。

      下面這個故事也道出了「一念之間需三思」的道理。

      兩個不如意的年輕人一起去拜望師父:「師父,我們在辦公室被欺負,太痛苦了,我們是不是該辭掉工作?」兩個人一起問。

      師父閉著眼睛,隔了半天,吐出五個字:「不過一碗飯。」然後就揮手,示意年輕人退下。才回到公司,一個人就遞上辭呈,回家種田,另一個卻什麼也沒動。

      日子真快,轉眼十年過去了。回家種田的以現代方法經營,加上品種改良,居然成了農業專家。另一個留在公司的,忍著氣,努力學,總算做到了經理的職位,可人也蒼老憔悴了很多。

      有一天,兩個人遇到了。

      「奇怪,師父跟我們說『不過一碗飯』這五個字,我一聽就懂了。不過一碗飯嘛,何必死守在公司?所以辭職。」農業專家問另一個人:「你當時為何沒聽師父的話呢?」

      「我聽了啊,」那經理道,「師父說『不過一碗飯』,多受氣,多受累,我想不過為了混碗飯吃,老闆說什麼是什麼,少賭氣,少計較,就成了。師父不是這個意思嗎?」

      兩個人又去拜望師父,師父已經很老了,仍然閉著眼睛,隔了半天,師父答了五個字:「不過一念間。」然後揮揮手。

      人生道路的選擇很多時候都只是一念之間的事,但結果卻可能大相逕庭。所以,要想將來不後悔,不怨恨,就只有在那一念間慎重考慮,仔細思量。

      其實離開也是愛

      感情是個奇妙的東西,像是一個甜蜜的陷阱,似乎永遠威力無比,總能讓人明知道它危險卻還是沉淪;它又像個沼澤,多停留一秒便會陷得更深。

      該放棄的就放棄吧,有時執著是一種傷害,放棄也許是一種解脫。

      愛一個人,要了解也要開解,要道歉也要道謝,要認錯也要改錯,要體貼也要體諒;是接受而不是忍受,是寬容而不是縱容,是支持而不是支配,是慰問而不是質問,是傾訴而不是控訴,是難忘而不是遺忘,是彼此交流而不是凡事交代,是為對方默默祈求而不是向對方提諸多要求。

      那個細雨瀝瀝的日子,她和男友吵了架,怒氣衝衝地從男友住處出來。本來心情就壞,經過一個斜坡時,腳下的腳踏車一滑,不僅車滑出老遠,措手不及的情況下,她的手臂和膝蓋全破了,有殷殷的血滲出來,融進地上的積水。血水蜿蜒地向前爬行,像一條觸目驚心的蛇。

      他路過時,她早已坐在原地痛哭起來。不知哭了多久,她感覺不再有雨淋在身上,抬頭看時,一位撐著傘的男子正在凝視著她,他的傘全撐在她身體上方,豆大的雨點紛紛跳到他臉上,又順著臉頰碎成無數片,流淌下來。

      再見他,她已經跟男友和好如初。下班的時候,她從公司出來,一眼便撞到面前站得筆直的他。看到她,他眼睛也閃了一閃,大步走過來,手裡舉著一個卡通扣,說:「我清理車子時發現的。」那個小小的卡通扣,是她在一個小攤上買的,價格便宜,隨意地掛在包上,隨意到將它丟了也全然不知。她愣在那裡,一個毫不起眼的卡通扣,他竟會如此認真地送來給她。

      沒過多久,她又跟男友吵架了。她和男友總是吵架,就像言情小說裡經常出現的歡喜冤家。男友素來沒有勸她的習慣,頭也不回地丟下她走了。她的心情很糟糕,頓時感到無比傷心、難過、委屈,猛然間想起了他。她找出第一次見面時他留下的電話,毫不掩飾地告訴他,希望他能來陪陪她。

      他很快趕來了。坐在車上,她指使他一直朝前開。這個城市的夜色在窗外不停掠過。她用激動的聲音言情並茂地控訴男友。他面帶微笑,並不說話,見她越來越激動,便打開了音樂。那種緩慢輕柔的音樂,音量不大不小,像泉水一樣,叮咚叮咚地流進她的耳朵裡。

      控訴累了,她靜下來,想起剛才的表現,不免覺得好笑:「是不是很討厭聽我說這些毫無趣味的廢話?」

      他回答:「其實我很喜歡聽你說話,哪怕是廢話。」

      就這樣,她反反覆覆地跟男友吵架。和好的時候,眼裡只有男友;跟男友吵架了,會因為委屈而想起他。有一次,她打電話讓他過來,夜已經很深。跟平常一樣,他很快趕來,只是她激動地控訴,他頻頻地咳嗽著。她控訴得越來越激動,他咳嗽得也越來越劇烈。看得出來,他努力想控制自己,好幾次甚至用力捂嘴,只是達不到捂嘴的效果,反而將咳嗽壓抑得更劇烈、更長久,彷彿心肝脾肺隨時有咳出來的危險。

      她終於激動不起來了,忍不住問他:「你沒事吧?」

      他趕緊答:「沒事、沒事,真的沒事。」他臉上滿是歉疚,似乎他不應該這樣,唯恐她因此控訴得不夠痛快。

      那一刻,她心裡不知有多難受。他病得這樣厲害,卻以最快速度趕來聽一些毫不相干的廢話。她突然覺得自己又自私又冷酷。

      一直以來,他都在無怨無悔地付出,隨叫隨到。他笑呵呵地按她的要求去做,他為什麼對她這樣好?她不是傻瓜,答案其實早就知道。只不過,她那分分合合的感情生活,也實在需要一個毫無怨言的好人,時不時出來調解一下。至於這個好人感受如何,是不是被她欺騙了、利用了、玩弄了,她從沒有想過!

      這天晚上,她好說歹說,他才肯跟她去醫院看門診。在門診室裡吊點滴的時候,她陪著他,第一次輕言細語地和他說話,輕得就像那天他放給她聽的音樂。

      從門診室出來,他一把抓住她的手說:「謝謝你。」謝謝你,三個平常的字,他用沙啞的嗓子說得很深情。她不好意思掙脫他,卻還是心一狠,果斷地將手從他溫暖的手裡抽出來。

      第二天,她換了手機號碼,她將他的電話從手機裡刪掉。她交代所有同事,以後他打來找她的電話,一律說她不在。當然,她再也沒有和他聯繫,哪怕她跟男友吵得再厲害,哪怕他瘋了一般地打她辦公室電話,哪怕他長期趕在上下班前筆直地站在公司門口等她;她仍然繼續狠心、堅持不再見他,不再接他的電話,上下班像捉迷藏一樣從後門進出。她向來不是果斷的人,但她知道,在他面前,她只能果斷一點,再果斷一點。她要用最鋒利的利器傷害他,讓他以最快的速度忘記她。她還知道,她不是一心二用的女人,她的愛全給了男友,她不可能,也不願意再擠出一點多餘來敷衍他,敷衍明顯對他是一種不公。

      有時候,其實離開也是一種愛。她不能給他期望的那種愛,就只能選擇離開。他要的愛,以後自然有善良的女孩肯給他。

      他們的相識只是一次偶然。她是個農村的姑娘,在一家餐廳打工,賺著微薄的工資,供養患病的母親以及上學的兄弟。而他卻有一個富足的家庭,父親為他安排好一切,他在一家銀行工作,沒有任何生活的壓力。

      他第一次走進餐廳時,就被她的秀麗端莊吸引,還有她的氣質。她與別的打工妹有根本的不同。

      他的眼光是對的,她在餐廳打工只是生活所迫,她是個不安於現狀的人。她的本科自學考試將要通過了,專業是外貿英語。

      他盡一切可能幫助她。在她母親病重住院的時候,他負擔了全部的高額費用。她拿到文憑後,他四處託人為她尋找工作,她被招聘到一家福利很好的外貿公司。憑著她的努力,幾年後,她成了主管出口部門的經理,而他仍是一名普通的銀行職員。

      所有人都認為,他們應該有一個美滿的結局。但是,她卻對他說:「你的人情我一定還。」

      他總是對她淡淡地笑,然後低下頭,神情很落寞。他要的不是錢,而是愛情,他已經等了許多年。

      然而她卻不能,產生愛情的原因很多,崇拜、喜歡甚至仇恨,唯獨負疚不能。他為她做出了許多犧牲,她活在他的影子裡,他給她的太貴重了,可以說,她現在的一切都源於他的幫助,這成了她的不能承受之重。

      冬天的時候,他對她說:「我要結婚了。」她很驚訝。他接著說:「你借我一些錢吧,我們即將辦酒席請客。」

      晚上,她拿錢來到他的住處,他正和一個漂亮的女孩在看電視。他說:「這是英子。」她朝那個女孩笑笑。

      當她把一大筆錢交給他時,她覺得完全解脫了。後來,她順利地戀愛、結婚、生子。

      多年後,有人偶然談起他,說他都快四十歲了,還一直單身。她大吃一驚,怎麼會這樣呢?

      後來她知道,那個女孩是他的表妹,他是故意騙她的。因為他的愛只會給她造成痛苦,所以只好離開她,這是他送給她的最後一份愛。

      愛情在外人看來往往是有些荒唐的,因為愛情本身,便是一個「癡」字。即使歲月老了,人變了,但那份癡心永遠都不會變,這就是真愛。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      創作者介紹
      創作者 zumvk65415 的頭像
      zumvk65415

      zumvk65415的部落格

      zumvk654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